組建一批按市場經濟規律運轉和管理的污泥處理
水廠的生產廢水主要來自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水和濾池反沖洗廢水,其中包含了原水中的雜質以及水廠投加的藥劑殘留物,排泥水中的含泥量達1~3%。由于受工藝、資金、習慣等影響,長期以來,我國水廠的生產污泥水(主要為自來水沉淀池排泥水、濾池沖洗水)通常是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雖然水廠污泥并沒有明顯毒性,但其中仍含有一定的污染物,且長期在河流出現污泥淤積,會使河床抬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實施疏浚;再者,如果污泥排放處與自來水原水取水處同屬一地,將對降低自來水濁度產生不利,從而殃及自來水水質。
重慶大學于近期發布,旨在引入荷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技術和經驗,提高我國西部小城鎮供水、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等環境基礎設施方面的發展能力的《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技術指南》明確指出,在環境保護意識較薄弱的小城鎮水廠排泥水污染嚴重一問題更為突出。為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水廠污泥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尤為重要且勢在必行,它將成為小城鎮水廠污泥的出路。
在參考國內外污泥處置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對部分小城鎮實地調研情況,對水廠污泥提出三種處置思路:就地處理、與污水廠污泥合并處置以及聯合處置。
在資金和場地允許的情況下,小城鎮水廠可在廠區內單獨建立污泥處理系統,對污泥進行就地處理處置。處理方法可參考借鑒國內外水廠污泥處理工程的實例,但不可盲目照搬。就我國小城鎮的實際情況,應考慮采用基建投資少、運行管理費用低、技術簡易高效的處理工藝,以簡單的濃縮、脫水、干化為主。結合小城鎮的經濟水平,以及大多數地區小城鎮周圍土地資源較為豐富的特點,可以采用處理成本以及維修管理費用較低的自然干化對污泥進行脫水,脫水后的污泥可以就近進行填埋或衛生填埋等。重慶、貴州等地的小城鎮由于天氣潮濕和氣候等問題,自然干化方式不太適合,可以采用機械干化或其他方式。對于西部小城鎮,由于費用和運行管理問題,一般不建議單獨設置就地處理設施。
小城鎮水廠一般規模不大,當附近有污水處理廠時,在污水廠處理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將水廠污泥直接排入下水道與生活污水一道處理并處置,這時水廠內的污水和污泥處理設施可以全部或部分省略,不僅降低了處理費用,而且水廠污泥的加入對污水處理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應注意的是,水廠污泥下排時需滿足污水處理廠提出的預處理要求,如限制排泥水的排放時間、排放量、大總懸浮固體(TSS),以及考慮水廠排泥水的潛在腐蝕性和H2S的產生等問題。這要求水廠與污水廠在規劃和建設時應統一考慮。
水廠污泥就數量上來說,比污水污泥少得多,而小城鎮水廠由于規模較小,污泥量還要相對小些,造成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工程造價和處理成本較高。針對這種情況,應打破傳統觀念,走集約化處理之路:
1)在大中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郊區小城鎮,可以將其水廠污泥處理納入城市水廠污泥處理工程規劃中,進行合并處理。
2)在幾個集中分布或連綿分布的小城鎮之間,交通便利時,可在城鎮區域考慮規劃優化基礎上,采用合建污泥處理設施。
?
3)組建一批按市場經濟規律運轉和管理的污泥處理處置中心,對周邊相鄰的幾個小城鎮水廠污泥實行統一的處理處置。污泥集中后,處理方法以常規處理為主,脫水污泥可統一進行填埋處置或建材利用等。水廠污泥實行集約化處理,既可以緩解小城鎮水廠的技術經濟壓力,又能夠保證污泥得到合理地處理處置,避免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水廠污泥數量的集中,為污泥資源化處置和再利用實現規模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重慶水處理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