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阻垢劑的基本作用增溶作用
反滲透是一種借助于選擇透過(半透過)性膜的功能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當系統中所加的壓力大于進水溶液滲透壓時,水分子不斷地透過膜,經過產水流道流入中 心管,然后在一端流出水中的雜質,如離子、有機物、細菌、病毒等,被截留在膜的進水側,然后在濃水出水端流出,從而達到分離凈化目的。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顆粒活性碳過濾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的反滲透膜,使較高濃度的水變為低濃度水,同時將工業污染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雜質全部隔離,從而達到飲用規定的理化指標及衛生標準,產出至清至純的水。
反滲透膜是反滲透系統的關鍵設備,系統長時間連續運行時,水中鈣鎂等離子會不斷析出并在反滲透膜表面附著,形成結垢堵塞膜孔,這樣會影響反滲透系統的出水效率,損壞反滲透膜。由于反滲透膜比較昂貴,所以在系統運行中,要增加一段加藥系統,在水中投加反滲透阻垢劑,延緩鈣鎂離子的析出和膜面結垢。
反滲透阻垢劑的基本作用增溶作用,反滲透阻垢劑溶于水后發生電離,生成帶負電性的分子鏈,它與Ca2+形成可溶于水的絡合物或螯合物,從而使無機鹽溶解度增加,起到阻垢作用。
降低析出功能:在有阻垢劑的系統中易結垢成分的陰陽離子和陰離子開始析出時的離子積值比沒有阻垢劑時的臨界析出離子積值大得多。
分散功能:在有阻垢劑時因為析出的顆粒的粒經小難于凝聚比沒有阻垢劑時析出的顆粒難沉降。
晶格變形效應:在有阻垢劑的系統中析出的晶體有球形、多面體、雪花狀等不定形的狀態。一般認為不定型晶體是在晶體生長過程中阻垢劑吸附在晶體生長點上使其表面的生長速度急劇下降,生長與原來形狀不同的晶體。
低限效應:阻垢劑的投加量相當于水中結垢成分低得多,但也能顯示出阻垢效果。
阻垢劑能夠防止反滲透設備中雜質的沉淀以及結垢的形成,大大的改善過濾系統,提高水的質量及產量,為水能源的節約做出了突出貢獻。